发布时间:2025-10-15 17:02:54    次浏览
阿三丹小村内已完成主体工程的安居房昆明信息港讯记者苟廷廷写着“精准脱贫好,一个民族不能少”的横幅挂在了村口最显眼之处,新修的入村马路也打破了长年交通闭塞的困局,安居住房的壁画上,描绘着身着特色彝族服饰的人们,或跳舞、或劳作。为实现2017年底脱贫、奔小康的目标,依托种植业和养殖业,倘甸镇阿三丹的人民正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共同建设着安居乐业的美丽新乡村。阿三丹是一个少数民族精准脱贫示范村,位于倘甸镇新华村,分为大、小村两个村,共166户623人,全部为彝族。2015年末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1户,共228人,为典型的少数民族特困山区村。50余岁的村民李拾囡,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阿三丹小村,过着传统农耕的日子。前些年,两个女儿出嫁后,就剩丈夫两个人一起生活,身体原因导致劳动力欠缺。村委会在了解了她家的情况后,由政府兜底,出资建设安居农房。8月份完成了房屋的主体结构,面积有近70平方米,有3个住房和一个客厅。她表示,等贴上地砖、修整好楼梯、粉刷完墙体后,就把年迈的老父亲接过来照应一起照应。 村民李拾囡在还未装修的安居房前劳作在精准扶贫的浪潮下,阿三丹有许多村民告别了老旧的垛木房,住上了宽敞、舒适的安居农房。据统计,2016年,动员了村内剩余的64户建设安居住房,其中建档立卡有36户,兜底住房28户。截止目前,已启动建设48户,包括20户贫困户自建,村委会、村小组牵头建设的28户兜底住房,还有16户正在积极动员中。倘甸镇相关人员介绍,2013年至2015年期间,倘甸镇聚力阿三丹脱贫攻坚,在道路交通、修建村内基础设施、安居农房建设,产业扶持等项目上共投资618万元。为帮扶阿三丹的人民早日摆脱贫困的处境,村内还组建了1支务工队,通过后期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将由镇政府、村委会牵头协调就近务工,增加农民收入。下一步,阿三丹将重点围绕产业扶持,通过“企业+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倘甸镇新华村党总支书记邓永升介绍,政府将投入了60万元资金,利用该村的山林地况,在阿三丹成立蓬勃土鸡养殖合作社,发展土鸡养殖15000只。此外,还将成立阿三丹申鸿黑山羊养殖合作社,扶持50头以上的养羊大户10户,养殖2000只以上。与此同时,阿三丹还将成立大麻致富种植合作社,种植工业品种大麻2000亩。